自比特币诞生以来,链上交易便已诞生,受限于比特币孱弱的脚本功能,此时的链上交易只是点对点之间的转账,交易比特币本身严重依赖于中心化交易所。
在以太坊出现后,智能合约功能的引入让链上交易成为可能。和传统股市、汇率交易类似,早期的链上交易方式是订单簿机制,比如 BitShares,而 AMM 机制的 DEX 反而是后来者。但是如今的链上交易 AMM 机制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究其原因,在于订单簿机制需要高性能、低费率引擎以及专业做市商。此外,AMM 机制天然适合 Meme Coin 等流动性较低的币种的初始流动性制造。并且币安等 CEX 的长期积淀也导致人们更偏重于链下交易大额资产。
而在如今,Solana 上的 Phoenix 等产品纷纷问世。高性能公链带来的交易体验已经无比接近传统 CEX,订单簿的发展见到一丝曙光。
订单簿:点对池交易体系
一言以蔽之,订单簿和 AMM 机制的差异在于订单簿交易中,用户实际上是在和专业做市商进行换手交易;而链上 AMM DEX 虽然也存在 LP 概念,但在智能合约撮合下,表现为两种资产对之间的互换。
更严谨的说,订单簿 DEX 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用户可以提交买卖订单,这些订单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并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订单簿 DEX 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订单簿来匹配买卖双方的订单,通过匹配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算法)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
在以太坊出现后,EtherDelta 和 dYdX 分别完成了现货和合约订单簿的产品研发,尤其是 dYdX,和 Uniswap 分别长期占据链上合约和现货交易的龙头,维持住了订单簿机制的市场份额。
具体而言,dYdX 不仅是一个基于订单簿的 DEX,还可支持复杂的交易策略,如限价、市场、FAK 和 FOK等多种订单类型。它结合了流动性挖矿机制,还发展出 dYdX Chain。是目前最主流的链上衍生品 DEX。
订单簿机制的早期劣势在于链上流动性缺乏和交易效率问题。在 2021 年的 DeFi Summer 之后,一系列高性能公链,如 Solana/Aptos/Sui 等纷纷瞄准订单簿 DEX,希望能在“以太坊+Uniswap”的格局之外再造新邦,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意。
- 链下计算机制,即交易链下撮合,订单链上确认。虽然带来中心化问题,但是该机制可以防止 MEV 和提高交易成功率,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选择。
- 混合交易:订单簿和 AMM 并非水火不容。AMM 可以提供即时流动性,但是容易出现滑点问题,而订单簿机制可以规避此类问题,因此混合二者的 DEX 日益增加。
- 多链并行:以太坊生态是链上资金的主要留存地,而 Solana/Sui 等高性能公链具备满足订单簿撮合效率,因此 Solana 撮合,以太坊确认也是一种发展方向。
纵观订单簿机制 DEX 的发展史和特点,在 AMM机制和 Uniswap 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后,更充沛的链上流动性和高性能公链/L2 已经齐备,接下来是订单簿机制 DEX 的狂飙突进期。
解剖麻雀,dYdX V4 和 Bluefin
和 AMM 机制及其各类变种类似,订单簿也发展出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Bluefin 是一个基于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的DEX,运行在 Sui 区块链上,主要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
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 Central Limit Order Book)是中心化交易所中的一种交易模式。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一个透明的系统匹配客户的买入和卖出订单,按照价格和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排序和执行。
不仅如此,中央限价订单簿还可以通过隐藏订单的具体价格和数量来确保其匿名性。例如,使用隐藏限价订单(Hidden Limit Orders)和中价挂单(Mid Price Pegged Orders),这些订单需要满足最低执行量要求,和传统概念的暗池非常类似。
具体到Bluefin, 其在 Sui 上维护一个去中心化链下订单簿,通过多节点网络来维护和更新 Sui DEX 的订单簿,并通过 Bluefin 的治理系统选择节点,以确保信任最小化。
Bluefin 在 Sui 生态上的表现非常出色,24 小时交易量达到了 4 亿美元,成为所有 DeFi 衍生品协议中排名第三的产品,并且是 Sui 生态交易量第一的衍生品协议。
而在更为知名的 dYdX V4 版本中,和 Bluefin 一样,也选择“逃离”以太坊,自建 dYdX Chain 以满足链上交易的定制化需求。
从整体上而言,在 dYdX V4 中,前端由 dYdX Operations SubDAO 运行,而订单簿和匹配引擎则由全球活跃的验证者管理。用户在前端进行交易,订单被路由到验证者,验证者将该交易广播给其他验证者和完整节点,以更新订单簿。
作为一条公链,即dYdX V4 主要基于 Cosmos SDK 和 CometBFT POS(权益证明)机制在 Cosmos 生态开发独立的区块链,dYdX V4 将实现从以太坊转移到 dYdX 特定的应用链上,并计划建立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订单簿和匹配引擎,主要目的是确保所有交易活动都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进行,彻底避免中心化组件的干扰。
dYdX V4的迁移还将解决吞吐量和可扩展性问题,带来更好的去中心化和主权特性。通过迁移到dYdX Chain,dYdX 旨在显著提升其交易处理速度,将使平台能够处理更多的交易和订单,dYdX V4 创建一条独立的区块链,从而增强其去中心化特性。具体而言,dYdX V4 的迁移至 Cosmos 网络将实现链下订单簿和匹配引擎的完全去中心化,提高吞吐量,使其能够扩展到比任何区块链都支持的吞吐量高几个量级。
结语
在订单簿近十年的演进中,呈现出先发后至,先衍生品后现货的独特路径。究其根本是无法完全复刻既有市场路线,而只有在链上基础设施和用户群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实现。